海归网首页
海归宣言
导航
博客
广告位价格
会员列表
收 藏 夹
论坛帮助
登录
|
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
|
个人设置
论坛首页
|
排行榜
|
在线私聊
|
专题
|
版规
|
搜索
|
RSS
|
注册
|
活动日历
主题:
附庸风雅系列:小资必读的10对小说家(转贴)
海归论坛首页
->
海归茶馆
焦点讨论
|
精华区
|
嘉宾沙龙
|
白领丽人沙龙
分屏
表形显示
阅读上一个主题
::
阅读下一个主题
作者
附庸风雅系列:小资必读的10对小说家(转贴)
安普若
[
博客
]
[
个人文集
]
头衔: 海归元勋
声望: 大师
性别:
加入时间: 2004/02/21
文章: 26038
来自: 中国美国的飞机上
海归分: 4196257
标题:
附庸风雅系列:小资必读的10对小说家(转贴)
(2526 reads)
时间:
2004-7-06 周二, 10:55
作者:
安普若
在
海归茶馆
发贴, 来自【海归网】 http://www.haiguinet.com
小资必读的10对小说家
送交者: 张永义
在如今的网络文化论坛上,你经常会被那些受到追捧的名人所包围。仿佛是某种秘密的接头暗号,只要能随口说出昆汀·塔伦蒂诺、亨利·米勒、可可·夏奈尔等电影文艺或时装界的几个招牌式的人物,你就会获得一大批伪知识分子的拥护。
如果你尤其懂得伤感怀旧,时不时地唱一唱罗大佑的“恋曲”几零、能够成段地背诵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的电影台词,当然还少不了王家卫的《重庆森林》和《花样年华》,那么,就会有很多未成年的少女对你抱有好感。
一直以来,在公共场合,我甚至不愿提及那些被误读者的名字,他们的真实面目早已模糊不清了。因此,我只能去绕开这些无辜的偶像,去寻找与他们风格近似的同时代的作家——很奇怪,他们的命运竟然是倍受冷落——进行一次有趣的比拼和对照。我想,我要做的是事情,正是为那些被“小资”或者“BOBO”或者所有那些与时尚沾边的浅薄无聊之徒涂改亵渎的作家恢复名誉。在一阵燥热之后,应该回到平静。但是,当一个“媚俗”的年代与我们擦肩而过,代之而来的是更可怕的装腔作势和附庸风雅。
1、沈从文VS废名
今年是沈从文诞辰一百周年。这位从湘西凤凰走出来的乡下人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,向读者展示了古朴的人性、边城的月色和长河的落日。沈从文在西方的影响仅次于鲁迅,他还进入了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终选。在内地的书店,只有沈从文和周作人的文集始终卖得很好。山西作家李锐曾经这样赞誉沈从文:“中国人枯叶一般飘零的诗情,终于又有了一片水意深沉的沃土。”(《另一种纪念碑》)美国学者金介甫甚至夸大其辞地“把沈从文、福楼拜、斯特恩、普鲁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”。
与沈从文所受到的大肆推崇相比,废名(冯文柄)虽然也是建国前最好的几个乡土田园小说家,但他的影响却十分有限。细究起来,主要还是因为废名的代表性作品,如长篇小说《莫须有先生传》和《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》,实在是太过晦涩,不符合速读时代的阅读口味。
2、张爱玲VS萧红
张爱玲晚年的生活很少有人关注,“小资”们津津乐道的是《红玫瑰和白玫瑰》中的那段精彩的比喻,以及“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,爬满了蚤子”等著名的张氏语录。我怀疑他们有多少人深挖过小说集《传奇》的内蕴之美,他们更多地是被张爱玲的那些凄艳的行文给吸引住了。
萧红的命运可能比张爱玲还要坎坷,她的作品从来就不是畅销书。但是,我一直认为,《呼兰河传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令人难忘的诗情小说,它唤醒了我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。萧红把那么贫瘠和严寒的东北小城写得细致为微,要比张爱玲笔下大上海纸醉金迷的生活更让人向往。小说中有一段描写火烧云的细节:一个喂猪的老头子看着自己的小白猪被火烧云照成了小金猪,就笑盈盈地说,“他妈的,你们也变了……”或许,真有那么一天,“张迷”们会改看萧红的。
3、村上春树VS村上龙
随着漓江版5卷本的“村上春树精品集”在90年代末走红,以及上海译文社推出的十数种村上的文集,《挪威的森林》很快成为了风雅者的必读书。它所描绘的60年代背景十分类似今天的大学校园,嬉皮士精神、颓废的青春和徘徊不定的情爱,让那些无事愁闷的大学生有了认同感。而村上龙的作品集《近似无限透明的蓝色》虽然是日本文坛的名作,但在国内却反响平平。
村上龙24岁就发表了《近似无限透明的蓝色》,描写一群沉溺于吸毒、滥交、飙车和烈酒的青年人的堕落生活,由此开创了日本文坛的“透明族”流派。两个“村上”更像是美国当代文学的私生子,他们的年龄相差4岁,但都是在60年代的嬉皮士文化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。在个人气质上,村上龙更勇于亲身实践,参加过学生运动,拍摄过多部电影;而村上春树似乎更显得内敛避世,一直处于小说界的各种圈子和社交场合之外,生活很有规律。
4、杜拉斯VS尤瑟纳尔
玛格丽特·杜拉斯在“小资”们心目中的地位,相当于张爱玲,两者都不可动摇。这必须感谢已故的翻译家王道乾,是他把《情人》、《物质生活》等杜拉斯的代表性小说散文介绍给了读者。最著名的“杜拉斯语录”——比如“当我不爱你的时候,就什么都不爱了;什么都不爱,你除外”,听起来更像是绕口令。当然,杜拉斯的婚恋生涯本身就提供了很多噱头。
玛格丽特·尤瑟纳尔在法国文坛,名气远大于杜拉斯,她是法兰西学院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院士,其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《哈德良回忆录》和《熔炼》被认为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著述之一。但是,长期以来,尤瑟纳尔并不处在大众的阅读视野里,她的短篇小说集《东方奇观》和革命题材的小说《一弹解千愁》,并不能够使她获得国内读者的足够青睐。今年,东方出版社大胆推出了“尤瑟纳尔文集”,前两种书目是《虔诚的回忆》和《何谓永恒》,也未能激起太大的波澜。
5、米兰·昆德拉VS赫拉巴尔
“媚俗”、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”等词句可能要比米兰·昆德拉这个捷克人的名字更受欢迎。上海译文社已经购买了昆德拉小说的版权,这可能会让这位流亡法国的东欧作家得到更多“小资”们的关注。
赫拉巴尔是和昆德拉齐名的捷克小说家,他的代表作《过于喧嚣的孤独》写一个废品站的工人痛惜书籍遭到毁弃的命运,在西方文坛颇有影响。但是,赫拉巴尔这个名字和波兰作家贡布罗维奇一样,都不被国内的读者所看好。
6、卡尔维诺VS莫兰黛
《我们的祖先》三部曲和遗著《帕洛马尔》很早就在国内出版了,但是卡尔维诺小说成为“小资”们的必修课,则是从译林出版社的《卡尔维诺文集》开始的,当然还少不了《南方周末》等各大报刊的推波助澜。值得深思的是,读者们真的能适应《命运交叉的城堡》、《宇宙奇趣》等驳杂艰涩的后现代性作品的风格吗?难道仅仅因为卡尔维诺是位美男子,王小波的“时代三部曲”对卡尔维诺小说有多处的借鉴,就爱屋及乌,向这个意大利人投怀送抱吗?我的建议是大人们不妨读一读卡尔维诺编写的《意大利童话》,然后讲给孩子听,哄他们睡觉。
艾尔莎·莫兰黛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像女子体操明星,但她的真实身份却是意大利文坛领袖莫拉维亚的妻子,被认为是继托马斯·曼之后最伟大的欧洲作家,她的长篇小说《历史》(1974)反映了战争的恐怖,小乌塞佩忍受着这样的屈辱,他的母亲是被一个德国士兵强暴以后怀孕生下他的。莫兰黛的另一部长篇小说《谎言和占卜》(1948)则讲述了意大利南部三代妇女的故事,被评选为意大利文学的10本“理想藏书”之一。
7、马尔克斯VS穆蒂斯
不论是《百年孤独》,还是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,马尔克斯每一本书的问世,都会引起世界文坛的高度重视。从莫言的《红高粱》和张炜的《九月寓言》等新时期中国文学作品中都能找到“魔幻现实主义”的影子。但看一看我们图书市场上那些印刷和翻译质量都一塌糊涂的《百年孤独》吧,我们读懂了真正的马尔克斯了吗?
穆蒂斯是马尔克斯的好朋友和《百年孤独》的首位读者,身份自然很特殊,而且他刚刚获得了2001年的塞万提斯文学奖。中长篇小说《“翠鸟”号上的爱情》和《将军峰》显然是穆蒂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。后者的主要情节是以马克洛尔日记的形式展开其“不幸遭遇、回忆、思考、梦幻和狂想”的,穆蒂斯对于航海题材的小说处理水平,丝毫不逊色于康拉德等前辈作家。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穆蒂斯的小说集《阿劳卡依玛山庄》翻译成中文版本后的印数仅为5千册。
8、博尔赫斯VS科塔萨尔
懒得再去细说博尔赫斯,从南海出版公司的《博尔赫斯文集》(三卷本)到浙江文艺出版社的《博尔赫斯全集》(五卷本),我们只看到了名称和数量的变化,翻译的质量却很值得怀疑。镜子、迷宫、老虎、时间、花园等反复重现的词汇,让我们对这位阿根廷的失明老人简直有点厌烦了。他的短篇小说更像是一本袖珍辞典,“小资”们人手一册,随便翻翻。
科塔萨尔是博尔赫斯最得意的弟子,但他最著名的作品却是厚厚一大本、有两种阅读次序的开放式长篇小说《跳房子》。这本拉丁美洲“爆炸文学”的代表作长期以来,被我们国内翻译得乱七八糟,多达四五个译名,如《划线游戏》、《掷钱游戏》、《踢石游戏》、《房间戏》等,其中最后一个译名让人想入非非。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文袖珍版的《跳房子》,封皮上画满了相当裸露的女人,对于这本小说的介绍竟然是“爱情,性、狂恋、罪恶……”
其实,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玩过“跳房子”游戏:用粉笔在地上划出十一个格子,最上一格为“天”格,最下一格为“地”格。在作家的笔下,祖国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好比是最下方的“地”格,而他常年居住的城市巴黎则为“天”格,小说当中分别称之为“在这边”和“在那边”。他对于小说谋篇布局是很有创意的。
9、纳博科夫VS托马斯·品钦
我手边拥有的纳博科夫的小说不超过10种,但仅仅是长篇小说《洛丽塔》就有译林、漓江、江苏人民、山东文艺和浙江文艺出版社等多个版本,近似的翻译成《洛莉塔》或者《罗丽塔:鳏夫回忆录》,有的甚至直接把《一树梨花压海棠》这一相关电影的名字印在封面上,足见在时尚人士的心目中,真正有名的不是流亡美国的俄裔作家纳博科夫,而是《洛丽塔》这本以继父猥亵女儿为情节主线的“禁书”。最令人气愤的一个行为是,有人把纳博科夫早期的小说《黑暗中的笑声》改了一个恶俗的名字,叫做《寻欢作乐》。
托马斯·品钦的名字在我们国内修订的世界文学史上,一般都写在美国“黑色幽默”那个章节里。其实在一些英美的学者看来,品钦的地位是和马尔克斯平起平坐的。然而,直到目前为止,品钦的小说代表作《万有引力之虹》还找不到任何一位出色的中文译者,谁都不愿意来碰这块难啃的“后现代主义”的硬骨头。
10、海明威VS托马斯·沃尔夫
海明威是不寂寞的,虽然他的文集在国内卖得并不好,但是对于《老人与海》和《永别了,武器》这两本书,出版社从来都不用为销路发愁。相反,西方人最为推崇的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却一直不被国内重视,我估计“小资”们最熟悉的就数《白象似的群山》里的堕胎的那位姑娘了。或许还可以再加上中篇小说《乞力马扎罗的雪》,仅此而已。
同样是“迷惘的一代”的作家,托马斯·沃尔夫在国内的影响一直不如海明威。他的代表作是《天使,望故乡》,读过此书的人少之又少。福克纳曾沃尔夫的才华超越了自己。遗憾的是,沃尔夫的另外两部长篇小说《时间与河流》和《你不能再回家去》,还尚待翻译。
作者:
安普若
在
海归茶馆
发贴, 来自【海归网】 http://www.haiguinet.com
相关主题
附庸风雅系列: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真……相(转帖)
海归茶馆
2008-6-24 周二, 15:39
附庸风雅系列:艺术家悄然撤离798工厂(转贴)
海归茶馆
2005-8-02 周二, 08:44
附庸风雅系列:《娘,大哥他回来了》 (转贴)
海归茶馆
2005-4-29 周五, 08:02
附庸风雅系列:张爱玲和她的美国丈夫 (转贴)
海归茶馆
2004-10-03 周日, 05:47
附庸风雅系列:国宝《淳化阁帖》归来幕后(转帖)
海归茶馆
2012-4-17 周二, 02:30
附庸风雅系列:网友算出99个宋词常用语 密码在手三秒作诗赋词 (转帖)
海归茶馆
2011-12-03 周六, 08:21
附庸风雅系列:帝都行为艺术《艺术卖比》创作笔记(转帖)
春秋茶馆
2011-3-28 周一, 02:41
附庸风雅系列:【精彩照片】归来昭国里,人卧马歇鞍。
春秋茶馆
2010-11-05 周五, 17:45
返回顶端
附庸风雅系列:小资必读的10对小说家(转贴)
--
安普若
- (4343 Byte) 2004-7-06 周二, 10:55
(2526 reads)
显示文章:
所有文章
1天
7天
2周
1个月
3个月
6个月
1年
时间顺序
时间逆序
海归论坛首页
->
海归茶馆
焦点讨论
|
精华区
|
嘉宾沙龙
|
白领丽人沙龙
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
论坛转跳:
您
不能
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,
不能
回复主题,
不能
编辑自己的文章,
不能
删除自己的文章,
不能
发表投票, 您
不可以
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,
不能
添加附件
不能
下载文件,
热门标签
更多...
论坛精华荟萃
更多...
博客热门文章
更多...
海归网二次开发,based on phpbb
Copyright © 2005-2025 Haiguinet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