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有个毛病就是喜欢将人分类, 特别是在大陆,实际上是由于缺乏平常心所致. 我一直反感这种分类法. 中国人太热衷于将人分类了. 什么海归, 再衍生出海待等等. 引进了白领蓝领后又开发出了金领,灰领, 甚至灰灰领等. 这种习惯的结果是导致分析的浅薄. 在美国, 在澳大利亚,甚至在台湾和香港都未曾听说过这种分类.


现在看来这种分法对海外留学回来的人来说是吃了亏的. 中国的留学人员应该说是太少而不是太多了.而目前市场对这个群体的人的偏见是造成他们的生存空间问题的. 我在几个跨国企业任职多年,用过各种不同背景的人包括留学的人,深感这种分类的浅薄.


理想的话, 当初就不应该有这样的分类, 我2000初回国时就感到了这种分类可能带来的麻烦. 当时这种感觉主要是来源于自己的自由平等理念.觉得看人就是应该看活生生的个体,你要能力就看他的具体能力, 看人品就看他的实际人品,他属于哪一个群体,特别是分类本身就没有道理的群体,是意义不大的.就是错上加错. 从哪里开始吸取教训呢?


我回国前已在这家著名的美国IT公司工作多年.也已升到比较高的管理职位.但国内的人事部门对公司的建议是,此人可以算是海归,待遇不用比照EXPAC. 回国后,才发现这家公司在大陆的位置已大多被台湾人把持. 台湾人对大陆人的压制和不信任是有目共睹的,但问题出在大陆的同胞身上,他们的观点是你我不都说上海话吗?大陆的人的观点是,我可以拿低工资,我可以比老外低, 可以比台湾人低,可以比香港人低, 但我对自己比海归低是不能接受的.因此有了在台湾老板面前的很多大陆人自己的”不服”和勾心斗角. 看到那种情景, 我真的明白了为什么当年中国会有那么多的汉奸…


海归最好的出路是创业, 而不是打工.海归最大的麻烦是本土的竞争对手.


简单的说, 如果能够不回, 则应选择不回;回了,就不要再动摇不定. 生活是没有唯一答案的.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 错误是生活经历中必需的,但又要尽可能去减少的. 如同结婚,结婚是个错误,而离婚就更错,离了再结就是错上加错(未完)